《红楼梦》里有一节是描写钩藤的神奇作用的,那钩藤到底为何物呢?中医认为,气在人体内运行不息,环周不休,而且有一定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规律。肝气以下行为顺,若上行则为逆向,称之为“肝气上逆”。由于薛姨妈是肝气上逆,气滞于上半身,所以引起了两胁疼痛。宝钗急用钩藤浓煎给其母服下,也可说是对症下药了,由于钩藤的平肝息风功能,才使薛姨妈肝气也渐渐平复了。
钩藤又名双钩、薄钩藤,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平肝解郁类中药。钩藤性味甘而微寒,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常用于惊痫抽搐等,不仅善于息肝风,而且又能清肝火,平肝阳,疏肝郁,对于肝郁气滞或肝经有热,胁肋疼痛,头涨头痛,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等也很有效验。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在《本草纲目》上记载:“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中医学认为,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其实,近代医家就多用钩藤治疗肝炎患者的心烦意乱、性情暴躁、左胁疼痛,同样取得良好疗效。
近年钩藤在临床上应用的更加广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显著的镇静作用,还不产生嗜睡的副作用。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钩藤煎剂后2~7日,血压开始下降,10日后渐达最佳效果,尤其是早期高血压疗效更好。然而,钩藤不宜久煎,因钩藤煮沸20分钟后,其降压成分即被破坏。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疗效不显著,可增至每日100~150克,便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降压原理是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和神经节,扩张外周血管,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由于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血压下降,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也许正是钩藤的这些功效,让薛姨妈疗效甚佳,可见曹雪芹那时就已经掌握了钩藤的常识,写出了如此专业的情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