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正式开启,国内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当日天然气产量提升至1.35亿立方米,较月初增加300万立方米以上。依托“产输储”全链条协同发力,长庆油田正将地下数千米的清洁能源,稳定输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为下游用户冬季取暖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冬季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长庆油田每年贡献着全国20%以上的天然气产量。今年以来,长庆油田坚持“上一个保供期结束”与“下一个保供期开始”无缝衔接,早部署、早行动,从地下气藏到输气管网,从生产一线到调控中心,层层筑牢供暖能源保障线。
据介绍,储气调峰是保供的“蓄水池”,更是应对用气高峰的“缓冲阀”。长庆油田三大在役储气库和一座在建储气库协同发力,截至11月上旬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累计注气量达2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8亿立方米。
长庆油田气田开发事业部储气库管理科负责人孙岩岩说:“我们就像‘管家’,夏季精准囤粮、冬季高效释放,通过差异化注采策略和智能调控系统,动态匹配管网用气需求。”
同时,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气藏特性,长庆油田深化“差异化部署、平台化钻井、工厂化试气、集群化投产”高效建产模式,坚持完试一口、连入一口、投产一口,今年累计投产新井超1200口,新增日产气量突破1500万立方米,成为冬季保供的“新生力量”。
面对老气田递减快、低产井占比高、剩余资源品位低等挑战,技术团队对不同储层精准“把脉问诊”,动态跟踪气藏压力调整生产节奏,同步升级地面系统,让“不在状态”的气井重焕生机。截至目前,各主力区块已实施挖潜措施超1.2万井次,成功拉动气田实现80亿立方米以上规模稳产。
长庆油田提前部署,对300余座场站设备开展全面“体检”,对易冻堵管段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不留任何安全死角。依托智能管网系统构建起“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动态调整”的全链条管控机制,调度人员24小时紧盯管线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确保天然气从井口到终端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安全畅通。
| -->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袋装的粉色椰子水!「蔻蔻椰」推出鲜萃粉椰水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百亿”新乳业发布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年收入保持双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盘龙药业:人才“孵化器”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助力研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新加坡金管局与谷歌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展开合作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双良节能驶入快车道,“绿电+绿氢”助力双碳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精检细修确保暑运安全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