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9月15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在广州举行,此次专题会议聚焦高素质人才引育话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纳米智造研究院院长赵宇亮在现场表示,目前广东已经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的跨越,未来将进一步从“人才大省”向“高素质人才大省”跨越,有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可以重点打通民企与高校之间、港澳与内地之间的人才引育渠道。
“我国民营企业科技人才非常缺乏。”赵宇亮表示,以民营企业科研为例,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52.64%民企无专门研发团队,有5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民企占比仅4.4%,有20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民企占比仅0.7%。
与此同时,广东高校数量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因此,赵宇亮建议,广东可探索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与国企、民企共建深度融合的研发联合体的机制,由企业出题(向大学提出核心技术难题)、企业出资(向大学投入资金),大学出设备(向企业开放研究设施)出人才(向企业开放人才队伍)。
“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研发共同体,是一个很好的机制。”赵宇亮表示,在这一机制中,大学作为“答卷人”,企业作为“出卷人”和“阅卷人”,全过程参与科技成果落地的小试、中试、研发和科技产品创新,既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也可以培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紧缺人才。
在此基础上,赵宇亮建议,还需要进一步畅通体制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国企民企高端人才之间双向流动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实现高端人才跨单位有序流动和互聘兼职,畅通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政策接续,大力提升产业对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留用力度。
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赵宇亮建议,广东还可充分发挥港澳人才中转站作用,建立粤港澳协同引才、联合育才的机制,深度互联互通,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能力。 一方面,可以加强广东与港澳在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方面的交流,建立协同互认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人才专项基金,鼓励一部分科研人员聚焦重大技术需求攻关,鼓励高素质人才的项目产业落地在广东创办科技初创企业,吸引全球高水平人才,助力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袋装的粉色椰子水!「蔻蔻椰」推出鲜萃粉椰水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百亿”新乳业发布最新战略目标:力争年收入保持双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盘龙药业:人才“孵化器”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助力研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新加坡金管局与谷歌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展开合作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双良节能驶入快车道,“绿电+绿氢”助力双碳目标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精检细修确保暑运安全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