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一揽子货币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以下简称“会议”)。会议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央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从央行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金融总量“上行”的同时融资成本则在“下行”,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2%和3.1%,比上年同期分别低50个基点和55个基点。
在保持常规操作较强支持力度的同时,央行5月7日宣布推出新的一揽子支持举措,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有效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向市场释放了万亿元流动性,引导了金融机构的利率下行,这些均是在“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会议提出,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并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强化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相关行业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制造业占比由5.1%升至9.3%,消费类行业占比由9.6%升至11.2%,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则由15.9%降至13%。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存量政策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且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还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宋向清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在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方面还可进一步发力,除了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充裕外,还应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比如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投放信贷资源,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朱华雷表示,未来货币政策空间广阔,包括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政策工具额度、优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这些政策将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