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从3月31日召开的2025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第一季度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自2024年12月8日正式施行以来,试点工作总体平稳,市场主体申请踊跃,社会反响较好。截至3月28日,共受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申请348件,已发证273件,共涉及133个法人组织和38个自然人。申请产品中,本市申请278件,外省市申请70件,包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云南、新疆等16省市。
“在数据交易的早期,很多企业不敢将数据拿出来流通,原因在于数据与其他商品不同。数据可能因为一次鼠标点击就被大量泄露,而许多数据又是企业的核心资产。” 市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处处长徐上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类比“房屋产证”,“登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数据的流通,减少市场层面的交易壁垒。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质押贷款。数据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样,有些产品可以多次交易实现持续的交易放大效应。随着登记产品数量的增加,挂牌交易的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徐上透露,截至2025年3月底,登记数据产品在上海数交所挂牌130多个产品,交易额超过1.4亿元;1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质押融资贷款超2亿元。
徐上介绍,登记的数据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包括中证指数的“沪深300指数”,淘宝的“生意参谋零售电商版”,上海数据集团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数据”,上海市大数据股份公司的“新市民智能识别模型数据”,拉扎斯网络科技的“基于本地生活知识图谱的大模型训练语料”,抖音游戏的“观星台经营数据分析平台”,人形机器人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运动行为训练数据”,合合信息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启信分)”等,均为相应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
截至目前,已经申请登记的数据企业中,有交通运输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机构所属单位,也有知名平台包括淘宝、抖音、上海证交所等,还有包括上海钢联、合合信息、人形机器人、金润征信等上市公司,以及上海科技影都、微谱检测、武汉理工等行业内龙头企业。上海大型数据公司基本全部申请登记,包括上海数据集团、大数据股份、亿通国际、联合征信等。申请产品涉及的产业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教育文化为主,行业覆盖气象服务、交通运输、农业科技、影视制作等多个方面。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占比超60%,生物医药行业占比20%。数据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数据加工产品,为217件,占登记的62%;数据加工集合和数据技术算法共131件,占比38%。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