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31日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即将到来,而根据以往经验,高考后的“摘镜热”也即将来袭。有不少考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做近视手术。近日发布的《中、欧国际近视手术大数据白皮书2.0》提醒大家,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都适合,应理性面对“摘镜”热。
《白皮书2.0》由爱尔眼科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共同发布。《白皮书2.0》选取了2021-2023年3年间,在中、欧境内近112万例近视手术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千人手术量已由2021年的0.7人增长至2023年的1.5人。从中国近视手术的人群构成来看,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4.7岁,以20岁以下人群为主;在职业构成中,学生群体的平均占比为43.39%,手术高峰期为每年高考结束后的夏季。
根据往年经验,不少医院的眼科门诊量在6月份都会出现激增,近视手术量大幅增长。准大学生们更是将摘镜列入“愿望清单”,除了出于对提升生活质量的考虑,不少学生选择近视手术是为了顺利报考心仪的专业。很多大学或专业需要的不仅是理想的成绩,对考生视力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公安、消防、军事类、艺术类等专业方向。
然而,近视手术不是随时可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爱尔眼科上海总院蔡劲锋院长表示:“近视手术一般适合18周岁及以上、两年内近视度数比较稳定的人群,高考后大部分同学的年龄达到了手术的标准。然而,为了保证近视手术的安全性,患者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手术类型也需要根据检查的各项指标而定;同时,对于患者是否有全身性的基础疾病也有要求。所以,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都适合。”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专家告诉记者:“近视手术就如同穿衣需量体裁衣,也需要量睛定制,各种近视矫正术式的适用范围、效果特征和术后优势都有区别。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最好的术式,只有最适合,并非越贵越好!”
“近视手术不能治愈近视,只能进行矫正,摘镜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专家提醒,与其等到高考后通过手术来摘镜,不如平时就做好预防。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会躺平”的粉色椰子水你们喝过吗?近日,「蔻蔻椰」推出新品:鲜萃...
中国网财经6月1日新乳业发布进入百亿阵营后的最新战略目标。5月3...
近日,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全国博士...
2023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谷歌云签署谅解备忘录,合...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有专业人士指出,“今...
为确保雷雨天气及繁忙暑运铁路行车安全,电气化局运管公司上海维管处...